2023-02-16 23:59:21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2月16日电(陈佳欣 皮杰 郑炜)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这些带红帽帽的娃儿好不怕冷哦,勒个天气还在外头跑!”“大过年的,这些娃儿好辛苦哦!”当老乡们还沉浸在新春的欢声笑语中时,国网重庆经研院设计中心输勘设计团队的成员们已带着勘测仪器,踏着皑皑积雪,在500千伏长万一二输电线增容工程现场紧急开展着设计勘测工作。
500千伏长万线是连接渝东北电网与主城电网的重要通道。长万线当前的输送容量限制了区县电力对负荷中心的支援能力,影响高峰负荷下重庆电网的可靠性,亟需增强长万线输送能力,保障电力供应可靠性。
雪中寻银线 踏勘群山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接到设计任务到完成可行性研究设计审查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除去春节假期留给输勘设计团队的时间就更少了。设计中心紧急抽调人手组成六支踏勘小队,确保对全线数十处运维风险点完成逐一踏勘,保证设计质量。经研院现场踏勘负责人刘振华立下军令状:“不完成运维风险点的重点踏勘,绝不回家过年!”
于是,在全国上下欢度新春的团圆时刻,一群电网输勘人背着勘测仪器,不畏严寒,披星戴月,在500千伏长万线沿途穿山越岭,与时间赛跑,与银线为伴。
“武总,这段运维风险非常高,本身交叉跨越距离就不足,增容后线路对地放电几率更高,需要修改原线路路径。”
“考虑迁改被跨越物呢?”
“这段档距较大迁改被跨越物成本较高,而且前后档也存在运维缺陷,现场地形比较适合改线,改线方案更具备可行性优势。”
“好,我马上规划改线路径发送给你,同时让无人机组扩大这一档改线测量范围。”
每一处运维风险点都需要设计绘图人员和现场测量人员反复磋商才能确定最终方案,而团队成员间每天要进行上百次沟通磋商。
挑灯寻方案 鏖战千般难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线三百余公里线路勘测”“近八百基铁塔校核”“数十处运维风险点排查”这些都成为挡在输勘设计团队面前的拦路虎。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常规设计模式根本无法完成这种高强度工作,设计团队决定通过多重任务并行模式迅速展开工作。采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测绘技术进行全程测绘,同时开展重点勘测;线路分为六段,六支勘测小组同时对全线运维风险点进行逐一勘测和风险排查;设计绘图与现场勘测并行,每天反馈现场勘测成果供设计绘图人员校核,设计绘图人员汇总勘测小组意见,调整路径方案促进勘测进度,在设计绘图人员和现场测量队员的密切配合下,输勘团队在春节前完成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测工作。
面对巨量的校核任务,输电电气主任工程师武长青和结构主任工程师杨力武自愿在春节期间留守岗位,完成电气和结构专业的全线校核工作,保证工程的设计工期,为后续施工争取时间。
应用新技术 探索新模式
此次勘察设计工程中,经研院输勘设计团队积极应用无人机激光三维测绘技术代替传统人工测量,完成500千伏长万线全线三百余公里的三维测绘,大大节省了人工攀越里程,缩短了测绘时间,满足了急难险重工程的进度需求;同时激光三维测绘数据密度大、精度高,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加清晰完整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升了设计成果品质,也形成了适应急难险重工程的设计技术新模式。
同时,探索急难险重工作管理新模式,本次勘测工作实现了多重任务并行,管理上设立设计绘图负责人与现场踏勘负责人,实现勘测与设计并行,大量压缩勘测时间,形成了适应急难险重工程的设计管理新模式。
在经研院输勘设计团队日以继夜的辛勤付出下,2月10日,重庆公司顺利通过了对500千伏长万线增容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的技术审查。现在,为推进该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工作,现场勘测队员们又匆匆奔赴工程一线开始了新一轮的终勘测量。
为重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是经研院输勘设计团队的使命,“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是他们的信条,一次又一次圆满完成的艰难任务都在为这支设计团队的电网铁军精神做着生动的诠释。
值班编辑:陈佳欣